欢迎来到乐享邮币卡资讯网.

上一条 下一条 1/4
本站有 305 位会员!当前共有 652 名游客在线!昨天: 更新图片:0 访问人次: 帖子数目:0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帖
  • 帖子管理
    • 帖子置顶
    • 取消帖子置顶
    • 首页置顶
    • 取消首页置顶
    • 论坛首页置顶
    • 取消论坛置顶
    • 删除帖子
    • 精华帖子

367

浏览本贴

1

评论本贴

近代银币专业知识名词解释
  • 古泉达人

级别:普通会员

积分:0

等级:小学生

状态:2012/8/14

进入空间

注册时间:2012/8/14

  •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7 15:33:20
  • 收藏
  • 1 银本位制:指一种以银为本位货币制度。中国实行银本位制由清政府于宣统2年(1910年)4月颁行之《币制则例》始。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铸行银本位币,规定以含银23.493448克之元为单位。1935年11月,又实行法币改革,银本位制遂告废止。
    2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帐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3 纹银:也称“足纹”,是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清廷规定缴纳钱粮等都以纹银为标准,其他银两均须按成色折合计算。纹银成色是.935374。较近代中国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所以宝银折成纹银时例须升水。
    4 银色:也称成色,指贵重金属铸币,金银条块饰物器物的金属纯度,一般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各国对贵金属铸币均有法律规定,如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公布的《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即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成色为.880。
    5 银圆: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鼓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58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15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宣统2年(1910),清廷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圆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7.2钱,含纯银9成,合6.48钱,次年5月开铸,辛亥革命爆发而未正式发行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开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再铸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像,背为帆船图案之“船洋”。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钱圆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极剧,银圆再度行用于市。新中国成立后,除西藏地区因特殊原因曾短期使用银圆外,各种银圆均由中行按一定比价收兑,禁止流通。
    6 库平:清政府收征租税,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1908年清廷度支部拟订统一度量制度,规定以库平为权衡标准。库平两为37.301克。
    7 关平:即“海关平”,近代中国海关收关税时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关平之役起于中外通商,见之于正式条约规定是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关平两是37.7994克。1930年2月,国民政府以海关金单位取代之。
    8 漕平:1900年(光绪26年),清政府改用白银征收东南各省漕粮所用之银两衡量标准。后渐为民用,各地标准不同,一般冠以地名,如苏漕平,申漕平等。申漕平即上海漕平,1两是36.65克。
    9 湘平:清代及民国前期湖南等地所用的银两衡量标准。后左宗棠率军入新疆定阿古柏叛乱后,当地亦有使用。湘平1两是36.13克。
    10 厂平:清代吉林省所用银两衡量标准。也称吉平。厂平1两是35.86克。
    11 户部:中国封建王朝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源先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2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3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5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12 大清龙:中国晚清机制金银币及铜币中最常见龙图之1。因铸币正面镌
    “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而得名。
    13 长须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1。因龙须稍长而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3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有时也用于其他银,铜币龙纹版别区分。
    14 短须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1。因龙须稍短而得名,与长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3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有时也用于其他银,铜币龙纹版别区分。
    15 反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1。因龙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正“S”形,故名。专用于“宣统3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
IP:124.64.45.135
邮箱:1580712525@qq.com

QQ:-
联系方式:13426138695

个性签名:“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乐享资讯网
  • 快速回复
  • (我们尊重每会员发言的权利,也请您尊重他人,注意语言文明。)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