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乐享邮币卡资讯网.

上一条 下一条 1/4
本站有 305 位会员!当前共有 603 名游客在线!昨天: 更新图片:0 访问人次: 帖子数目:0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帖
  • 帖子管理
    • 帖子置顶
    • 取消帖子置顶
    • 首页置顶
    • 取消首页置顶
    • 论坛首页置顶
    • 取消论坛置顶
    • 删除帖子
    • 精华帖子

360

浏览本贴

1

评论本贴

清代的铜元
  • 古泉达人

级别:普通会员

积分:0

等级:小学生

状态:2012/8/14

进入空间

注册时间:2012/8/14

  •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2 10:50:59
  • 收藏
  •          铜元是在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制铜元。铜元开始是作为银元的辅币,对银元作价的。广东初制的铜元,币面书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没有方孔而为满文“宝广”,上环书“广东省造”,下环书“每百枚换一元”;背面是飞龙图案,书英文“广东、一分”;每枚重二钱。但此制不合民间的习俗,后来将“一分”改为“十文”;将“每百枚换一元”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即把铜元改为对制钱作价。这就形成了光绪元宝铜元的基本格式。

      铜元的初制阶段,成色稳定,外形美观,制作整齐、精巧,又弥补了制钱的不足,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受到人民的欢迎。广东开制光绪元宝铜元成功之后,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造。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已有十七省开制,设局多至二十处,几乎遍及全国。

      清末铜元的面额分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和一文。四川试制过光绪元宝三十文铜元,是例外。社会上主要通行的是当十铜元,即所谓“单铜元”,当二十的也比较多,即所谓“双铜元”;而当五以下的很少。光绪元宝铜元版式变化极多,不仅各省之间不同,即使是本省的,变化也多,面值文字表述多样,龙纹图案,花纹形态,文字大小、位置,有无星点,星点多少、大小等,版式不胜枚举。

      由于光绪元宝铜元大量制行,严重的供过于求,铜元泛滥贬值。清政府为了维护信誉,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开机试制“大清铜币”,面值分为当制钱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同时,又颁布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停止制造光绪元宝铜元。並对铜元的成色、重量;流通数量及禁止倾销牟利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户部大清铜币十文铜元,币面珠圈内书“大清铜币”四字,上为满文“光绪年造”,满文的两旁是干支纪年,左右两侧书“户部”,下书“当制钱十文”;背面中间珠圈内为大清龙图案,上横书“光绪年造”,下环以英文“大清帝国铜元”。宣统年间继续制造,只是把“光绪年造”改为“宣统年造”。

      各省所制铜元,由户部统一颁发祖模,只在币面中央加一个或两个小字代表省或地区之名,计有湖南(湘)、江西(赣)、湖北(鄂)、河南(汴)、直隶(直)、江苏(苏)、安徽(皖)、福建(闽)、广东(粤)、四川(川)、云南(云、滇、川滇)、浙江(浙)、奉天(奉)、江南(宁)、吉林(吉)、山东(东)、清江(淮)等。

      “大清铜币”也以当十铜元流通最广,二十文的次之。《整顿圜法章程》虽规定各种铜元的制造成数,但是实际上五文、二文铜元的制造极少,而一文铜元,只有广东、湖北、直隶等省制造过。所以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度支部造币总厂统一制造了一文铜元,币面中间珠圈内书一“总”字,代表造币总厂,上书“光绪”,下书“一文”,左右“戊申”纪年;背面为龙纹。以后分发给各省的钢模中,中间无“总”字,而由各省加刻省名。然而正式制行一文铜元的省分,仅有江南(宁)、直隶(直)等省,湖北(鄂)、河南(汴)、四川(川)、福建(闽)等省只做了试样。

       此外,新疆制行的铜元,正面中央珠圈内书“宣统元宝”,上横书“新疆通用”,下横书“当红钱十文”;背面为维吾尔文及龙纹。新疆铜元版式很多,并对红钱作价。西藏的机制铜元,图案为狮子等,币面文字多为藏文,品种也很复杂。有正面书“宣统宝藏”的,大小两种,分别为一分和半分,背面制有龙纹。

IP:124.64.45.135
邮箱:1580712525@qq.com

QQ:-
联系方式:13426138695

个性签名:“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乐享资讯网
  • 快速回复
  • (我们尊重每会员发言的权利,也请您尊重他人,注意语言文明。)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