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间收藏的升温,金银锭逐渐引起广大收藏家的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更登上了拍卖市场的舞台。从目前的拍卖成交结果来看,早期宋元金银锭存世稀少,价格已是不菲,比如在去年北京诚轩的秋拍上,一枚南宋十分金陈二郎背吕拾两金铤,成交价达到了22.4万元。可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收藏早期金银锭往往可遇不可求。相比之下,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比较容易见到。目前,银锭拍卖最高价明代的“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就是去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上以156.8万元成交的,这件银锭也是至今拍卖市场上仅见的带有年号的明代银作局银锭。 “银作局是明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已知存世的银作局银锭仅有5件,其中3件藏于博物馆。”中国嘉德邮品部高级业务经理李威洲说,在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拍卖过一件,但是不带有年号,去年秋拍上的这件刻有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五十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白光闪闪,品相极佳,弥足珍贵,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末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也有着上乘的表现,比如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上,民国“山西民国年月元记号库色”五十两银锭,以7.616万元成交;清末民国初“青岛震华福寿”二两金锭,以12.32万元成交。由于新中国早期的金锭门槛低,除了成色和重量之外,只需关注品相即可,因此受到普通投资者的关注。曾经有一枚建国初期建华金锭十足赤金1两金锭,在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上以2.75万元成交,其背有“东北银行旅大分行检定”戳记。
金银锭的价格为什么可以不断上涨?李小萍认为,首先是靠存世量的稀少,银锭百年来熔熔铸铸,又经过银行回收,市场上也就那么多的数量,但买家是不断增加的,价格怎么可能会跌?其次,金银锭中要找好品相的很难,因为毕竟是手工制作。再说银锭的性价比合适,有些铜钱一个就要几百元,而一个沉甸甸的10两银锭也不过几万元,哪个更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