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普通会员 积分:0 等级:小学生 状态:2012/8/14 进入空间 注册时间:2012/8/14
-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7 9:37:57
-
- 收藏
-
自唐高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开元钱以来,中国的铜钱开始以通宝、重宝、元宝相称,真是名副其实,起到了开元创始的作用。开元钱的背多由月痕,据郑虔《会粹》讲,系高祖时,初进开元钱蜡样,文德皇后掐的甲痕。后世慕香艳者改称为唐玄宗时杨贵妃的甲痕(刘斧《青琐高议》)。实际上开元钱背得月痕位置不定,形态多异,说成是某人的甲痕纯属无稽,正确地说这是一种炉别的标记。古代人开炉铸钱,对于原料的耗费、成品的质量、工人的多寡都要进行核计,在钱背添加标记,表示为某一部门所铸,已作检验的凭证。这种炉别标记在先秦的古币上已经出现,五铢钱一般以划痕、横画及星纹为标记,开元钱的星纹面背皆有,较月痕少见,还有一种仰月上添一星,称为孕星。宋代铁钱以这种孕星来代表折二或折三面值,明代仅折二万历通宝能见到。清代咸丰宝云局小平也有这种孕星,亦较少见。还有一种背上仰月、穿下星的开元钱铸量也少,这种标记犹如一种装饰图案,与方孔圆形的钱背相配,显得格外和谐。南宋的淳熙元宝,金代的大定通宝都袭用过这种星月纹。带月纹的开元钱多数大样精美,说明铸于初唐及盛唐时代。
IP:124.64.45.135 邮箱:1580712525@qq.com QQ:- 联系方式:13426138695 个性签名: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乐享资讯网
- (我们尊重每会员发言的权利,也请您尊重他人,注意语言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