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短命政权的钱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平通宝”等,年号短暂,是无价之宝。清代穆宗时期的“祥祺通宝”铜钱,发行不到一年,俗称“短命钱”,相当难觅。
二是存世数量少的钱币: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后发现 “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 “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现仅存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都是珍品。
三是文化价值高的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文,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 “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北宋“元佑通宝”对钱,其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四是有背文的钱币:古钱币的鉴别往往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有收藏价值。
此外,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在四川大学出版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一书里,辽“天显通宝”被定为“孤品一级无定价”。但有些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因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